风景区、 公园、 植物园中道路除了集散、组织 交通外,主要起到导游作用。园路的宽窄、线路乃至高低起伏都是根据园景中 地形以及各景区相互联系的要求来设计的。通常来讲,园路的曲线都很自然流畅,两旁的植物配植及 小品也宜自然多变,不拘一格。游人漫步其上,远近各景可构成一幅连续的动态画卷,具有步移景异的效果。
1.主路旁植物配植 主路是沟通各 活动区的主要道路,往往设计成环路,宽3-5m,游人量大。 平坦笔直的主路两旁常用规则式配植。最好植以观花乔木,并以花 灌木作下木,丰富园内色彩。主路前方有漂亮的 建筑作对景时,两旁植物可密植,使道路成为一条勇道,以突出建筑主景,人口处也常常为规则式配植,可以强调气氛。蜿蜒曲折的园路,不宜成排成行,而以自然式配植为宜,沿路的植物 景观在视觉上应有挡有敞,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景观上有草坪、花地、灌丛、 树丛、孤立树,甚至水面。山坡、建筑小品等不断变化。 2.次路与小路旁植物配植 次路是园中各区内的主要道路,-般宽2-3m,小路则是供游人漫步在于静的休息区中,通常宽仅1-1.5m。次路和小路两旁的种植可更灵活多样,由于路窄,有的只需在路的一旁种植乔、灌木,就可达到既遮荫又赏花的效果,如广州中山大学的小路,只在一旁种植小叶榕和扶桑。有的利用诸如木绣球、台湾相思、夹竹桃等具有拱形枝条等大灌木或小乔木,植于路边,形成拱道,游人穿行其下,富具野趣,有的植成复层混交群落,则感到非常幽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