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人们对空间尺度的认识也在不断明确和深化。城市 公园、 街道、 广场利用 植物等要素营造出适合大众的公共空间,成为人们逗留的场所。植物围合形成的空间多种多样,开敞的空间让人感觉自由、视野开阔,却缺乏私密性;封闭的空间让人视线受阻、感觉压抑,但私密性较好。
1.植物间距(D)、植物高度(H1、H2)、植物冠幅(C1、C2)的关系 研究的前提是在两株植物高度相差不大的条件下,即H1=H2;若D=C1+C2,由植物围合形成的空间基本符合人的需求,以这个植物间距为基本界限;若D>C1+C2,就会由于间距过大造成分离、空间空旷,因而不能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空间,也不符合人的心理需要。 在D(C1+C2)/2,由植物围合形成的空间不仅可以起到分隔遮挡的作用,且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反而能促进人的社会交往。 所以,两株植物的间距应该介于两株植物的冠幅之和和一株植物的冠幅之间,即(C1+C2)/2≤D≤C1+C2,在这种情况下,由植物围合形成的空间最符合人的交往。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对城市整体 景观设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视距(D)与植物高度(H)的关系 视距与植物高度是空间舒适度的基础,人眼静止不动时,仰角与水平视线保持27°时,处于最佳视角。这时当D/H=1时,处在 活动中的人群不仅可以观察到整体植物景观,也能观察到植物的细部,这种空间能带给人舒适感,适宜人的活动。 当D/H<1时,若想观察到整体的植物景观,那么视角必须加大,45°仰角是人正常垂直视角的最大临界点。若视角超过45°时,所观看的物体就会失真变形,这种空间带给人压抑感。 当D/H>2时,由植物围合形成的空间基本上已经很弱,广场空间的层次也基本消失,处于这种尺度关系中的人会感觉到视角通透、空旷,基本无视线遮挡。这种情况更适合群体交往。 所以,由植物围合的空间中,视距和植物高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D/H之间的比值介于1-2之间,是植物围合的空间中视距和植物高度比的理想范围。当D/H=1.5时,则是植物围合的空间中视距和植物高度的最佳尺度。其所形成的空间,人身处其中既不会感觉压抑,也不会感觉到空间的离散,同时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最适宜人们之间的活动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