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园林水景的主体,根据不同的状态可以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静态水如湖水、池水等,动态水如瀑布、涌泉、喷泉等。 1、静态水:静态水景设计时,必须按照自然水景线、原有自然生态 景观与局部环境水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利用对景、借景等方法,借助自然条件,形成鸟瞰景观、横向景观和纵向景观。 生态水池是主要的静态水景,可以在水池中种植习水性 植物,如莲花、荷花、芦苇、鱼草等,可以饲养观赏性鱼虫,共同营造植物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生态水池的深度一般控制在0.3—1.5m,根据水草在水中生存的深度和鱼虫的数量等合理调节。水池水面与池边平面应保持0.15m的距离,防止陆上动物对水池内的动植物造成侵扰。池畔与池底之间应设隔水层,并覆盖0.3—0.5m的厚土,种植水草。池底和池壁最好是深色,表面必须光滑平整,以免伤及鱼虫。对于水深不足0.3m的浅水池,池底可以通过艺术手法展现池水的透明清澈。
2、动态水:瀑布根据跌落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丝带式、幕布式、阶梯式和滑落式。瀑布水景设计时应对墙面做出坡面,或对落水口处的山石做出卷边,保证瀑布能沿山体、墙体顺利平稳滑落。日常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设计时应将落差控制在1m内。设计阶梯式的跌水瀑布时,梯阶宽高比应控制在3:2或1:1,梯面的宽度应保持0.3—1.5m。
喷泉是一种自然水态,地下泉水向上喷涌就会产生喷泉,随着人们对喷泉形式的发展和研究,喷泉的喷涌形态变得多种多样,如半球形、扇形、蒲公英形等。 溪流的形式较曲折、蜿蜒,展现出活泼、欢快的内涵。溪流分为不可涉入式溪流和可涉入式溪流,设计时应参考溪流水量、水面宽、水深、流速和环境条件等。不可涉入式溪流可以种养一些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水景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可涉入式溪流设计时水深应控制在0.3m以内,防止发生儿童溺水现象,水底应加铺防滑材料,必要时需要安装过滤和水循环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