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优美的环境中本身就有促进身心健康的功效,给人一种幽静的大自然的感觉。尤其是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保健显得尤为重要。保健功能的发挥关键在于将居住区的园林 景观要素与保健功效对接起来,为居住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休闲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只有增加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满足公众对环境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居住区的新功能。 空间打造要以人为本 目前,很多 景观设计公司对 住宅景观设计方案布局教条化、机械化、 商业化,设计粗糙肤浅,仅仅满足了符合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的要求,缺乏情趣、人情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设计“人”是景观的使用者。保健型园林景观设计要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根本指导,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要求,考虑大众的行为心理,运用景观生态学、中医五行学说等理论结合现代功能、技术、经济进行合理布局。人都有亲近自然、接触自然的本能渴望,设计时全方位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平面构图与功能需求的吻合,力求线条流畅、曲折有度、空间错落有致、互相渗透。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的保健功能,为居民提供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荣的环境,从而真正提高人们居住、休闲、交流、健身、娱乐、文化等各方面的生活质量。
绿色生态保健型住宅小区景观设计 绿地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地带给人回归自然的感觉,有消除身心疲劳、缓解视觉压力、减轻心脏负荷、舒张心血管等功效。保健型的住宅景观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尽量选用本地植物,结合园林美学、心理学、保健功能等知识,科学合理地配置外地植物,不仅形成乔、灌、草结合的生态保健植物群落,而且发挥高于原有植物景观所没有的保健功能,同时注意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业主的特点配置相应的保健植物群落。比如老年 活动区应配置配置具有祛风湿、止痛、降血压的植物群落;儿童区则选择颜色鲜艳、美丽、 树形奇特的植物增强新生儿感知世界的能力。 设计特色景观疗区 保健绿地除了充分发挥植物的观赏、保健功能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景观因子及养生体验,将园艺疗法等景观疗法融入社区活动中。既能发挥景观疗法本身对人体的养生保健功能,又能在活动中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有利社区精神家园建设。阳光、空气、水、植物等自然因素对人也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保健作用。保健居住区设计时应利用这些景观因子,它们是自然疗养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存在的必要物质,是维护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必备条件。 识别户外活动空间 居民进行娱乐、交往、健身、园艺操作等有趣有益的体育锻炼活动,都需要相应的场所。但调研表明,居住区的室外活动场所、设施严重缺乏,或不合理的 规划设计使人们的必要活动受限。各种养生保健活动常常依附于常规的游憩空间,如楼房架空层、林荫大道、林荫小 广场、入口广场、疏林草地等。户外健身空间识别性不强,多类养生保健活动同时发生在同一个空间,不同类型的活动有时会相互排斥,空间设计要针对不同人群设计成开敞、半开敞半私密、隐私空间,且提供各种活动设施支撑各类保健活动。 引导唤醒保健意识 保健居住区的营建与推广还应注重宣传引导,唤醒居民的自觉保健意识,业主无意识的“被保健”效果不会很理想。可采用对各个景点保健植物做相关保健功效说明,对植物种植区域的操作方法做相关介绍,对景观疗法进行宣传等方法,强化对自然的感知和认识,方便业主对植物及保健植物的功效等进行认识,更多地了解如何借助园林景观达到完整的健康状态,在与自然的接触中获得身心放松。做到民众的保健意识增强,保健知识熟知,健康水平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