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大的工程开始了。米开朗基罗并没有对其进行彻底的大改造,而是保留了布拉曼特的设计,并在其中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他设计建造了教堂中央著名的大穹顶。由于工程浩大,当17年后米开朗基罗逝世时,穹顶只建造了鼓座。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后来接任的建筑师都忠实地执行他的设计方案,所以现在人们看到的圣彼得大教堂正是当年米开朗基罗所希望看到的样子。穹顶周长71米,采用内外双重构造,外暗内明。它是罗马全城的最高点,在穹顶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天气好的时候,甚至还可以看见阿尔卑斯山脉的美丽景色。
然而此时的圣彼得大教堂完成了连一半也不到,真正的竣工期在36年之后。由于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冲击,设计方案一次又一次被改动。当时的教皇保罗五世需要长长的教徒队列以突出罗马天主教尤其是教皇的威严,因此他命令建筑师卡罗•马德诺将教堂入口加长200 英尺,建成长形中央大厅。卡罗当时已经开始建造教堂正面,迫不得已,只好毁掉没有用的立柱、围墙以及昂贵的镶嵌装饰。1626年11月18 日,罗马教皇乌尔班八世在一派神圣气氛中举行了新教堂的落成仪式。至此,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终于完工了,它是世界第一大教堂,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教堂主体工程完工之后,内部装修工作尚未开始。当时的人都认为只有奢侈华丽的巴洛克艺术才能描绘出教皇神权的威严与神圣。于是长达40年的装修工作落到了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与建筑家贝尔尼尼身上。对于贝尔尼尼的影响力,当时人们曾经这样写道:“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 贝尔尼尼还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的主要推动者,堪称是一个奇才。由于工程项目的庞大与繁杂,贝尔尼尼不仅亲自动手,同时也聘请他人协助。他在组织工作班子和工程设计方面拥有超人的天赋,以至于分工协作完成的雕刻与装饰竟如同出自一人之手。
圣彼得大教堂的故事绝不仅仅一篇文章可以说完,它凝聚了许多大师的思想。引人瞩目的亮点不仅仅是那些壁画。教堂里的每一幅壁画与雕塑都出自世界顶级大师之手,其中一些作品我们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创世纪》和《哀悼基督》,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等。
拉斐尔作品《雅典学院》
据说,现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卫士所穿的服装也是米开朗基罗设计
镀金圣彼得青铜宝座
在圣彼得大教堂珍藏的三件必看的艺术珍品,其一是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而另外两个均出自贝尔尼尼之手。一件是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着,约15米高。半圆形的栏杆上点着99盏长明灯,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为了筹措所需的青铜,教皇拆除了圣彼得穹顶的铜脊,还抢劫了罗马万神殿前廊的铜天花。另一件则是他设计装饰的镀金圣彼得青铜宝座。它的上方是光芒四射的圣光圈,由一群天使环绕,下半部分是象牙雕饰的椅子,椅背上有两位天使,一位手拿开启天国的钥匙,另一位握着教皇的三重金冠,神情肃穆。传说这把木椅圣彼得本人曾使用过,但经历史学家考证,宝座是加洛林王朝国王泰查二世所赠,曾是许多教皇的御座。除此以外,贝尔尼尼还负责建造了教堂前面的圣彼得广场。
黄昏中的圣彼得大教堂
时光流逝,物是人非,几百年之后只有圣彼得大教堂成为了永久的经典。而那些大师的经典之作,则不断地被后人敬仰着、讨论着、学习着。
图片打包下载地址
本文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