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利用。在 景观设计中,地形是最基本的要素。在此情形下,应尽可能的保留原有地形地势,比如可适当设置台地、合理架空等措施。在功能布局上,可将园林的相关服务性建筑考虑建在地下。这样的节约型设计不但充分利用了原有地形地势,提高了土地 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减少了地面的噪音,留出休闲绿地空间,改善了园林环境。 原有 植物、景观及部分建筑。原有植物、景观及可利用的部分建筑是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很好资源。因此,对其进行节约性设计就是尽可能的保留能够利用的"旧形象",融合"新形象"。 2、"碳友好"型材料 "碳友好"型材料主要是指对当地现有材料和低碳材料的大量使用或循环使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硬质材料主要体现在花池、 小品、 雕塑、景石、铺地等一系列硬质景观上,所以,应针对这些节点紧扣"节约性设计"。木塑复合材料形式感与原木相似,能够很好地与自然景观融合,使用木塑复合材料更是杜绝砍伐森林建园林、保护自然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 3、节能型植物的选择 对于园林景观设计而言,应针对园林的各项特性,进行选择,主要就是节能型植物和乡土 树种的应用。节能型植物就是在最简单的栽培技术和最低的养护费用下生长状况良好的园林植物,其具备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生长抗性强,生长势头强,无或少有病虫害发生,对土壤、水分和温度的要求低。另外,在园林中栽培节能型植物不需要进行土壤改良程序,在自然成形后,不需要对其进行人工修剪、施肥和灌溉。 4、水体活化与循环用水 水体是景观设计的灵魂,所以,在对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上,除了采取常规的节水性措施之外,重点考虑的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使用。我们下面简要说明设计流程与原理。 系统设计流畅。首先通过对园林的现状进行系统选址;再对园林中各个水体的形式、位置和高差对比,确定系统的组合形式;确定水力负荷;根据有关植物的耐污染和去污能力选择当地有优势的水生植物,例如,芦苇、水葱、香蒲等;根据水力负荷计算出处理单元格的表面积,并确定长宽比;最后进行施工设计。 处理单元格构造原理。针对园林景观的运营特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恰当的弥补园林景观在水体节约性设计上的偏差,引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无疑能进一步提高整个园林的景观价值,更好的表达现代节约型园林的建设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