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 景观是由形状、功能存在差异且相互作用的斑块、廊道和基质等景观要素构成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斑块是内部具有相对匀质性、外部具有相对异质的景观要素,如城市 公园、花园、庭园、小游园等。廊道是指与两侧景观要素显著不同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如道路绿化带、环城绿化带、防护林带以及河、湖、渠流的绿化带等。廊道建设可使不同斑块浑然一体,增加斑块连通性,成为斑块间物种迁移的屏障和通道。基质是指景观中起背景作用的连续的斑块,其他斑块类型以镶嵌的形式存在于其中,如城市中的工业区、 商业区、居住区等。
1、斑块建设。城市公园可以看作是一个个的斑块,其形状、大小、面积将影响邻接斑块间的相互作用、交流程度。公园应位于所谓的节点位置。节点是指廊道的交接地区和运动物体的源或汇,对"流"有重要意义,其环线或供选择的路线能提高运动的有效性。公园 规划必须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在注意提高整体效能的同时要考虑其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及作用边界的合理交接,以覆盖整个景观区域。同时必须注重景观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 植物配置来实现,如林地、疏林草地、灌丛、草地和水生植物群落等。 2、绿色廊道建设。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廊道必须有足够宽度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市区外缘,根据 地形和可能条件,设置营造比较宽的城市防护林带,并和郊县的农田防护林网相连接。在市区内,要在生产区与居住区或商业区之间营造一定宽度的卫生防护林带,在特殊地区还要设置防风林带和防火林带。城市园林绿化中需注意绿色廊道的相互连通,增加连通性。以绿色廊道的连通作用为必备基础条件,夏天可以利用绿色廊道引风入城,消除热岛效应,冬季利用防风林带阻挡寒风侵袭城市。廊道能有机地连接不同地域不同尺度的绿地,直接影响着城市园林绿化网络的连通性及网络结构功能的整体优化。 3、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网络化建设。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是由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保护地斑块和生态廊道所组成的城市生态基础结构,由中心保护地、外围保护地、缓冲区、生态廊道功能单元组成。在空间布局上,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可以与城市有机协调起来。保护地可呈斑块状环绕城市周围,也可与城市并列,或呈楔形穿插市区。生态廊道可穿越市区,也可从城市边缘通过,这几种形式同时存在,可形成较为复杂的绿地生态网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