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地形是指在 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及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由于用地规模较小,而且多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为多,故其地面高低起伏不太大。微地形在园林绿化、 公园绿化及 居住区绿化中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造景功能 微地形与 植物配置结合,可以提高植物的种植高度,也提高观赏者的观赏视点,丰富了景观要素,增强了园林绿地的艺术性表现力。而且地形的高低起伏为绿化植被的立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避免了植物种植的单一和单薄,使乔木、 灌木、地被各类植物各有发展空间相得益彰。同时在单品种植物种植设计上可以构成富有韵律的天际线和林缘线,有助于各种园林设计手法的轻松实现,比如障景、夹景或漏景等等。通过微地形的变化,增加人们对周边景观的感知和体验,塑造多样的景观空间效果。 2、生态功能 园林微地形的塑造能够提供干、湿、水中或阴、阳、缓陡坡等多样的环境,对改善小环境景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微地形通过高低变化来改善园林绿地各个区域的光照条件,由于地形的改变,形成了相对的阳坡和阴坡,满足了多种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为植物造景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必要条件。 3、辅助功能 微地形的采用有利于景区内的排水,防止地面积涝。在雨水量比较充沛的地区,微地形的起伏有助于雨水的排放。同时微地形的利用还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量。据研究表明,在一块面积为5平方米的平面绿地上可种植 树木2~3棵,而设计成起伏的微地形后,增大了绿地地表面积,树木的种植量可增加1~2棵,绿地量增加了30%。同时微地形的塑造也提高了绿地蓄水能力以及防风防灾、自然排水等方面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