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在环境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传统园林景观相比,现代园林景观需要表现的风格特征要更加丰富。人们在美景中能更加亲近自然,享受户外生活。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这些原则必须是建立在景观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之上的。本文简述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观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景观要素可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斑块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它的大小,数量,形态和起源等对景观多样性有重要意义。廊道成线状或带状,是联系斑块的纽带,不同景观有不同类型的廊道。基质是景观中面积较大,连续性高的部分,往往形成景观的背景。
生物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必须从生物多样性开始,因为景观多样性只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多样性可分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在个层次。
景观多样性的描术指标有:丰富度或相对丰度;多样性指数;多样性指数;相对分块性。
稳定性指一个系统对干扰或扰动的反应能力。景观参数的长期变化呈水平状态并且在其水平线上下波动幅度和周期性具有统计特征,可以称景观是稳定的。
亚稳定性
生物系统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只能是相对的,即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围绕中心位置上下波动,也可能进入另一种状态,只要景观系统围绕中心位置波动,他就处于亚稳定平衡状态。
不稳定性
是指波动方式经常发生或不可预测。不稳定性可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系统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新的可预测波动状态----即干扰后形成一种新的平衡;另一种是没有新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可预测状态出现。也就是说,不稳定即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期的。
景观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是生态园林景观构建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一个群落中,景观多样性不仅反映了群落中景观的丰富程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特点与稳定性水平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在一个稳定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资源利用,都趋向于互补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当然,景观设计公司应当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发挥最佳设计技能,节省开支,创造出最理想的作品。实际上,正确的选址,因地制宜,本身就减少了大量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尽量在投资少情况下办好事。当然,园林建设要根据园林性质、建设需要确定必要的投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