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场地概述 驻马店位于河南中南部,北接漯河,南临信阳,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古为 交通要冲,因历史上南来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驻驿歇马而得名。 在地理上,该市所处位置是中国南北方过渡带、东西结合带,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说。 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960毫米,其中7、8、9三月占全年降水量60-70%,汛期洪水来势迅猛,流量大,陡涨陡落,而非汛期则河水流量细小。 该城市有六条主要水道流经,有2座小型水库,上游还有一座大型水库。 1)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GB/T 50805-2012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01-94防洪标准 GB 50707-2011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CJJ 50-92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2) 现状概况及分析 设计河道的城区段位于市中心城区,成东西向流经城市,水流向为自西向东流经,主河道长27.2公里,是该市防洪和泄洪的主要河道,但是目前该河道目前防洪标准低,不能满足城市防洪的需求。 城市发展分区中,驿城区属于商务休闲发展带和城市空间发展带的汇合点;练江片区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处于练江河康体娱乐休闲带和高铁生态保育带汇合点,是城市南部的核心绿带。在练江片区中,场地面积大、物种丰富、生态极度敏感(交汇口),成为绿地网络的核心生态区。并且在城市发展中,起到联结南北城区的作用。 在城市具体位置中,河道横穿于南开发区与市区之间,迂回穿插市区多条主干道,河道弯曲,沿途坑塘、浅滩、洼地多处分布。上世纪90年代,该河中心城区段按5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初步治理。 本次规划,在对河道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沿河规划公园绿地,并在河两岸规划居住、商业综合区。通过河道的综合治理,使河道成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安全等级,提升区域生态效能。并以此为契机,使周边发展地块的土地增值,提升河道两岸商业与居住用地吸引力,成为地区发展重要的经济引擎,推动城市南部区域的发展。 该市为了城市安全,同时以河南岸规划开发区的建设为契机,决定拓宽河道,在河道上游和下游设置橡胶坝蓄水,河道两侧筑堤,提升河道防洪等级,堤顶高度为为50年一遇,大堤比河道平均高2米,比外围城市绿地高1米。 三、 设计宗旨 健康、自然、生态、绿色为本设计的主题,力求创造一个园林式、生态型的充满活力的新型城市河道,规划设计有目的地为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提供空间,强调大面积绿化和体育运动空间对提高 住宅小区环境质量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四、 规划细节 在规划中,我们着重一下几点的建设: 1) 河流与生态 修复被破坏的河道生态系统,保护水源、污水处理、生态绿地设计,三位一体综合保护水体和生态系统。 具体做法是沿河道规划成片连接的生态湿地,运用自然湿地的发展理论,我们引进发展中段的动植物,依靠河流带来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环境德同时,改变河道的生态环境,使河道恢复自然化,生态化,重新拥有自然状态下的繁衍、发展和自净能力,不仅在城市中开拓出一片自然生态的环境,又能缓解城市带来的污染与压力,为城市增添一条绿色的景观带。 2) 城市的安全 该地区雨季集中,雨季时,洪水威胁城市安全;旱季时,污染和降水过少,威胁用水安全。我们通过合理设计,利用沿河的生态湿地,在雨季时候用吸收雨洪,缓解河道压力,旱季时湿地储蓄的水会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达到水资源的季节性调控。 此外,高达两米的防洪堤采用梯形的形式往下延伸至河堤,中间依次种植小乔木、灌木、草本和水生植物,能够起到一定防洪固堤护岸的作用。 3) 城市发展 通过综合设计,使得用地多样化,用景观设计增加地区活力——土地增值,产业发展,沟通城市南北区域发展。在规划中,我们综合分析规划河道及河道与城市规划、周围用地类型的关系,将河道的功能与城市契合,使得河道与城市融合为一体,共同发展。 具体规划是大量设置生态游园木栈道结合集散活动的场地,为周围大量的居住区提供生态自然健康绿色的休闲活动空间。 此外,结合河水净化的展示和人们亲水的需求,在学校附近场地设置游玩嬉水观赏的空间,满足学生团体的学习游憩需求。 另外,结合城市从北向南的发展需要,在场地中心规划了商业功能的景观带。在该景观带中,我们放置了能供大量消费者、游人集散的大广场,在广场核心处设置标志性建筑或雕塑,使场地景观与商业区的功能结合并使两者的气质得到提升。同时,河道两岸的标志性建筑或雕塑在相互呼应,加强了河道两岸的联系,贯通河道两岸功能景观,使河道的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