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态学习性,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求适 树适地,这样生长才能良好,才能显现出其应有的色彩和魅力。因此,必须了解所栽花木引进地与原产地的土地条件、抗旱耐寒的性能、树姿树形的发展趋势和生长情况,在遵循其生态性原则的基础上力争配置出多功能、多结构、多层次的植物群落,达到文化美、色彩美、艺术美、生态美的统一。 2、植物造景要突出其主题性 在植物造景中,主题性原则起着纲领性的作用,是植物造景思想的体现。就建造园林本身来说,植物造景要意境深远、主题突出、基调鲜明,植物造景的变化使园林 景观的形式、内容、风格、功能、布局等方面有所不同。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功能是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消除疲劳、改善视觉、满足游憩和传播普及植物知识等。植物造景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3、植物造景应具有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通过植物造景来体现,利用植物的观赏特点、生态属性与生物学特性使树木花草人格化,以此来体现诗情画意,赋予一定的象征,从而达到以物明志的效果。自古以来,对被文人墨客赞咏的园林植物不胜枚举,如柳树是春的使者等。 4、植物造景应显示季相变化 按照植物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来创造园林时序的景观是园林中植物造景的一大特点。同一个景点,乃至同一座园林,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产生昏晨各异、雨晴殊异、夏冬不同的各种景象,人们可以欣赏园林景观的各种应时风姿。园林不仅昏晨、晴雨、四季的景观不同,而且年复一年,随着植物的成长、更新、复壮、衰老均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5、植物造景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植物造景要根据其立地条件综合考虑,与现代 建筑协调栽植,综合自然环境、建筑造型、功能特点、画面构图和透视色彩效果等统一考虑。植物配置形成后不但让人们欣赏其形态美,还应让大家体会到其意境美,要含义深邃,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