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栽植之后的维护、管理是园林工程中一个漫长而重要的过程。绿地功能的释放和效益的实现,都是在这一漫长的时间段内得以完成。管理精细的绿地,将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功能,并且不同时期都能展示不同的 景观特点,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游憩场所,相反,管理粗放的绿地逐渐无人光顾,失去人气,也就失去了绿化的意义。所谓"三分种,七分管"形象地说明了管护的重要性。管护的内容很多,介绍三点,如下:
1、土壤的增肥和结构改良。城市绿地中草坪和 灌木带的土壤由于人为淋水冲刷或人力践踏等最容易使其板结和肥力不足,特别是本身土壤条件不好的地方。在后期管护中,要把增加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作为首要任务。可在早春用腐熟的有机肥与腐殖质土混合均匀地撒于草地或灌丛土壤上。撒的量的多少,视情况而定。对人为践踏严重地段,需补植的要补植,不需补植则要先松土,再撒肥。而长期人为践踏形成的临时游道,则要视情况补植或开设正式的游道以方便游人。国外亦有根据游人习惯路线设计游道的实例。 2、灌木的修剪和花境花坛的更新。所有绿地中灌木丛或孤植灌木都比较多,对它们的修剪切忌单调和一成不变,成片的要有起伏和高低来调节,孤植的要有形状和大小之变化,处处流露出自然和谐之美,而又不失人工雕琢之奇。花境、花坛多以多年生宿根草花为主,栽植2~3年以后,会出现生长不良和退化现象,故要定期对这类花草进行更新,更换品种或异地移栽,经常给游人以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感觉。 3、孤植 树或丛植乔木下植被调整。随着栽植年限的增加,城市绿化中孤植木或树丛冠幅逐渐加大,种植在下方的灌木或草坪由于过分庇荫而生长不良,在一定时期要对这一类灌木或草地进行更新,改换耐荫 植物或阴性植物,或是将地面进行部分硬化,以方便游人和完善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