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宜原则 适宜原则通常包含了2个方面,一方面是适地适 树,另一方面是和四周外界环境的相互协调性。适地适树通常是指绿化 植物的特点与立地条件能够相互地适应,而立地条件是指栽种地相应的气候特点、土壤理化性质、光照状况与湿度等各种因素。园林绿化植物的特征主要包含了植物高度、绿色时期、开花时期、花色与适应性等方面。 2、根据绿化特性与功能达到配置目的 首先应当确定园林绿化所需要表达的主题意向,根据这个主题意向选取合适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确定单种或者多种特殊的乔木、 灌木与花卉等,从而能够形成一种特殊的自然风格,不断扩大充盈其具体内涵,最终促成一种文化理念和精神特质。同时应当充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取各种不同的地被绿化植物,比如在规则形式的园林格局中,应当选取植株具有整齐一致与耐修剪特点的植物品种;对于在自然形式的园林环境中,则应当选取植株具有高低错位与花色多样特点的植物品种,从而可以体现出自然风格。
3、合理安排,统筹兼顾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过程应当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结合园林所在的地理环境、土壤状况与 景观性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统筹设计 规划。关注保护城市化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自然物种的生态多样性,处理好其和城市绿化园林的相互关系,促使城市规划建设进程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可以回顾历史,保留历史文化的命脉。 4、经济适用性原则 经济适用性原则一般是指发展节水型的绿化园林,或者在绿化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当充分地考虑节约水 资源的问题。比如,合理地发展草坪,特别是冷季型的草坪,尽量选取具有耐旱节水特性的草坪品种,采用冷暖季草混搭模式,或者选取具有耐旱特性的地被植物。 5、符合生态学原理 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与外观风貌的园林绿化建设,应当关注生物的自然多样性。所以园林植物的植物配置过程需要体现出植物群落的多层次特点,有利于形成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相互结合与层次鲜明的景观风貌。同时应当关注园林植物叶色、花色与高低植物的合理配置,促使色彩与层次能够表现得更加丰富。 6、符合美学原理 植物美作为园林美的主体要素,在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当重视植物色彩与色调的多样性状况。充分展现出绿化植物的生态学特点,运用最合适的色彩稳定规律达到科学的合理配置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