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本土环境选择外来物种 当前,我国的各大城市还没有对外来 植物的引入做出统一的标准,并且,由于当前城市中的绿化面积较小,大部分的园林都是从原始的 公园改建而成,因此不适宜种植太多种类的植物,在选择本地乡土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的对外来物种的特性、天敌、环境适应能力进行详细的了解,并研究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的关系,观察两种物种是否会和谐统一,创造协调、一致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和建设。 任何一个植物品种,都有特定的生物学特征,都有其最适应的栽植条件和栽培技术要求,所以,在引进新品种应特别注意产地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如温度、降雨、风力大小等是否和本地相近。凡是从国外引进的植物新品种不经过若干年严格科学的区域化引种试验,是不能大面积推广的。不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物种,应严禁进行栽种和繁殖,不能将其引进到城市园林绿化的 景观中。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的选择,要根据园林所处的位置和园林的整体规划来进行物种的引入。一些被高大 建筑物遮挡、阳光不充足的地方,应引入喜欢阴暗的植物。在种植的时候要注意在园林的窗户等位置放置的植物不应过于高大,防止影响建筑物的正常采光。 如果园林靠近工业区,应引入具有较强抗污染、净化环境的植物,对周围的环境具有改进的作用。例如,千头椿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下游的地区,但是其具有耐寒、适应力强的特点,还可以净化空气,就可以引入到黑龙江省等北方地区来进行种植。 如果园林在城市的市中心位置,在引入植物的时候,要注重对 汽车尾气的吸附和对城市空气的改善,并且不能释放过多的气味和有害物质,防止对城市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一些城市引入柳 树来进行城市的绿化,但是春天的时候柳絮满天飞,使得城市空气较为浑浊,影响人们的出行,使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增大,对人们的呼吸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给城市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植物引入时多加思考,尽量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 3、遵循节约型社会原则 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园林的规划和建设内涵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中植物的引进应遵循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尽量选择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作为园林建设的主题,尽量降低购买植物的成本,提高植物的使用效率,在城市园林中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为城市园林的发展奠定基础。 4、注重对引入植物的培育和控制 城市园林植物引进的重点是对引入植物的培育和控制,尤其是对外来物种的培养和控制,是园林设计师和园林工作者的首要问题。因此,在植物的选择时候,应将选择的重点放在便于养护和繁殖上,以便于控制为重点进行选择。通过对与本土气候条件接近的、生长环境相近、适应能力较强的植物的引进,确保能够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良好的培植、繁育、控制,防止出现上文中的水葫芦、柳树等引入失败的情况,保护本地的生态环境稳定与平衡,在对植物观赏性进行考量的同时,要科学分析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进一步推动北方城市的园林建设与发展,为城市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