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中的 植物配置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和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需要考虑植物自身的生态特点,科学选择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等,才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群落结构。这样不仅能充分利用环境 资源,而且也能够形成优美的园林 景观。因此,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对于灌木、草本,乔木的生态效益较好,在生态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时,应该以乔木为重点,其他植物进行合理搭配,既注重景观效果的同时,又注重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园林植物配置时,可以将上层配置成大乔木,中层小乔木和灌木,下层地被植物的结构,以提高园林绿地的层次结构比例。 在园林绿地中,速生树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好的绿化效果,但是寿命相对较短,往往在20~30年后开始衰老。慢生树种初期生长较慢,绿化效果不是很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绿化效果将逐步显现。所以在植物配置时,应将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进行合理搭配。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慢生树种的比例,有利于园林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和景观的持续性。 3、乡土树种与其他树种搭配 在生态园林中,乡土树种因其独特的优势所占的比重应该是最高的。为了提高生物多样性,还可选择园林植物的自然种类和人工选育的优良植物种类与其配置。这将更有助于提升整个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增强应对外界环境破坏的能力,如病虫害等。 4、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 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因为地区环境不同,其在种类、数量上差异较大。我国北方地区以落叶树种为主,南方以常绿树种为主。在进行植物搭配时,应该因地制宜,确定适合地区环境的树种比例,力求发挥植物的最佳生态效应。例如北京地区以落叶植物为主,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应刻意追求常绿植物的比例与数量,其配置最好的效果应该与北京的气候特点吻合。 5、观叶树种与观花树种搭配 植物配置的生态要求除了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要和谐之外,最重要的是植物与人的关系。植物的搭配应该为人们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环境。生态园林的生态特点与其美学特点是统一的,在园林设计时,应该将两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植物配置时,应根据美学原则将观叶树种和观花树种进行搭配,为人们创造一个优美的园林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