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的植物配置,以充分发挥 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 景观,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同时,兼顾视觉环境景观,使人口密集的居住 建筑区成为舒适、优美、健康的绿色环境。
要使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培条件基本适应,以保证植物的成活和正常生长。植物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引种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为辅,根据功能与造景要求合理配置其他经济且成活率高、并能充分显示地方特色的植物。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还可在体现城市特色的基础上,体现小区特点,利用较统一的植物,营造出区别于其他小区的独特之处。 2、充分考虑季相和景观的变化 生活在现代化都市和相对固定室外空间的人们,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四季变化常常是人们最直接感受自然的方式。因此,居住区内一般应多配置具有春花、夏荫和秋叶的植物,搭配少量常绿树,以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效果。现在一些地区的居住区为了追求四季常绿的效果,往往多种常绿树,而忽视四季植物景观的变化,使植物景观变得单调,更使居住区内的植物群落变得单一化。 3、乔、灌、草、藤、花结合,提倡垂直绿化 城市中用地紧张,居住区绿地面积有限,但相关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区绿地面积在30%以上,旧区改造应达到25%。因此,绿化设计要注重乔、灌、草、藤、花结合,特别提倡垂直绿化,注重立体效果。利用一些藤本、攀援植物,结合花架、景墙等园林建筑,既能遮挡不雅物件,又可形成遮荫棚,为居民提供休息、纳凉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