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长类型的植物有不同适宜生长的水深范围,在确定植物选择时,应把握以下两个准则,即栽种后的平均水深不能淹没植株的第1分枝或心叶和1片新叶或1个新稍的出水时间不能超过4d。这里说的出水时间是新叶或新稍从显芽到叶片完全长出水面的时间,尤其是在透明度低、水质较肥的环境里更应该注意。 2、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栽种 土壤养分含量高、保肥能力强的土壤栽种喜肥的植物类型,而土壤贫瘠、沙化严重的土壤环境则选择那些耐贫瘠的植物类型。静水环境选择浮叶、浮水植物,流水环境选择挺水类型植物。 3、不同栽植季节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栽种 在设计时,设计者应该预料到各种配置植物的生长旺季以及越冬时的苗情,防止在栽种后出现因植株生长未恢复或植物太弱而不能正常越冬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选择时,应该先确定设计栽种的时间范围,再根据此时间范围及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植物的设计与选择。
4、不同的地域环境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 在进行植物配置,尤其在人工湿地建设时,要坚持以乡土植物品种进行配置为主的原则。乡土的水生植物不仅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易于成活和管理,而且在成本方面也比较低廉。对于一些新奇的外来植物品种,在配置前,要参考其在本地区或附近地区的生长表现后再行确定,防止盲目配置而造成的施工困难。 5、熟悉水生植物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方法 不管是设计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必须熟悉所栽培的水生植物特性,以合理配置所用的水生植物,避免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 6、发挥湿地的作用 充分利用湿地的作用,注意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植被条件,建立一个由乔灌林、草滤带、挺水植物带、沉水植物带和漂浮植物带组成的与水体湿地滨水 景观陆地景观人工环境的模式相适应的完整植物景观生态系统。 一直以来,园艺学家都比较重视植物的栽培引种和驯化,但因水生植物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其生命力较陆生植物脆弱,易于受到破坏,因而加强野生水生植物的保护刻不容缓。另外,对野生植物资源,特别是野生水生植物的开发力度还不够。如果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从中筛选出抗性较好、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就会为水体景观的设计和营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余地,也利于景观多样性的实现。
|